9月26日,公修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三商楼118室召开以“深化智慧课程建设,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”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。会议聚焦《人工智能基础》《离散数学》与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》三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,旨在主动应对智能时代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。

教研室主任崔卫东在发言中指出,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,必须从“工具普及”向“思维培养”转型升级。他强调,专业基础课《离散数学》是计算思维的逻辑基石,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》是理解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实践载体,而《人工智能基础》则是面向未来的前沿视野拓展,每门课程都应构成一个有机的“智慧课程”体系。
研讨会上,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。《人工智能基础》课程组分享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和在线实验平台,将深奥的AI算法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应用场景;《离散数学》课程组探讨了如何将抽象的逻辑、图论知识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,激发学生兴趣;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》教学团队则展示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,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小项目,强化其计算思维与问题求解能力。
本次教研活动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建设目标,整合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源,打破课程壁垒,构建循序渐进、相互支撑的课程群。未来,教研室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,将前沿技术思维融入课程教学,为培养具备扎实数智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初审:崔卫东
编审:刘 佳
签审:王春霞